(资料图)
暑期之末,夏日未央。备受瞩目的上海书展在今天落下帷幕,如暮鼓晨钟一般,重槌过后,依旧余音绕梁。关于书展,最近各大媒体几乎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报导,也有人再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今天,我们为什么需要上海书展?
我们为什么需要上海书展——上观新闻给出如下回答:因为它既是这座城市文化个性的标识,又超越了狭隘的地方主义,向更广阔的世界发出呼唤。
深以为然。不过,如要用更具象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,我想答案就藏在上海展览中心。“开卷有得,满室生光”,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一馆一层圆厅,由思南读书会、思南公馆主办的“思南文学之家·阅读之光”与其展厅装潢所呈现的理念一致:用具有传统宣纸质感的杜邦纸作为主材料,打造出一个纯净而圣洁的文学空间,位于中央的光柱犹如灯塔水母,在浓雾弥漫的钢筋水泥森林中,为一群又一群爱书人引路。这令我想起了被誉为“城市文化客厅”的思南书局,如果说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迎接的是来自五湖四海、世界各地的读者朋友,那么思南书局则是朝朝暮暮守候在梧桐树下,为这座城市的赶路人提供一方心灵滋养、精神栖居之地。
我们为什么需要上海书展?也许正如我们已经有了电视机却还需要电影院、已经有了卡拉OK却还需要KTV、已经有了音乐网站却还需要演唱会,是差不多的道理。有时候,爱书人也是一样的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。
当文学被需要,哪怕只是“一阵风”,都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。动画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把观众带回那个人人都写诗的朝代,盛世大唐,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,让衣食无忧的唐人爱上舞文弄墨。照此类推,而今我辈爱读书、爱风雅,更是顺理成章。说到底,文学最是无用又有用,它果不了腹、御不了寒,却足以支撑无数个李白走过跌宕起伏的一生——人们意识并感受到了这种力量,于是,近二十年来,上海书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。
是情怀,是底色,是基因,中华上下五千年又何曾切断过这种连接?“唯灵浪漫主义”诗人顾城说:“在语言停止的地方,诗歌前进了;在生命停止的地方,灵魂前进了;在玫瑰停止的地方,芬芳前进了。”所以,让风吹得久一点吧,尽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团聚永远是相对的。
明天,人去楼空后的上海展览中心会像所有爱书人一样回归如常生活,而不散的只有书香,还有那爱书人心底一星半点的明艳炬火,就像“返老还童”的灯塔水母,心有灵犀,生生不灭,来年可期。
关键词: